藏風納氣,大鵬展翅 台中車站新站-鉅虹建設公司
精選內容 Selected Articles

藏風納氣,大鵬展翅 台中車站新站

回上頁

文/記者陳嘉芸 報導

百年來,台中車站扮演著台中的門戶,也是台灣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。隨著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工程第一階段落成,台中車站新站啟用,110歲的舊站也將卸下任務,轉型為鐵道博物館。經常扮演旅程終點或起點、上演相聚與分離的火車站,就像個滿載「人味」的容器,蘊含了人生的酸甜苦辣,但也串連起比科技網路更真實和溫暖的人際網絡。當古老的驛站,轉化為新興的車站,人們繼續從這裡出發,新車站也將開展另一段故事。

台鐵台中車站新站隸屬「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 CCL-731 台中車站段主體工程」。這個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,北起台中市豐原車站,南至台中市大慶車站,全長約21.7公里。工程包含新建十座高架車站,各座車站主題清新,造型同中求異,其中台中車站新站扮演樞紐的角色,更強調現代化與國際化。若說台中車站舊站以古典精美引領風騷,台中車站新站則以動態自由來為現代城市風貌醍味。

開放、友善的聯盟策略

台中車站與台北、高雄、花蓮車站並列為台鐵四大特等站。身為台中地標,位於城市中樞位置的新舊火車站,將引領舊市區的更新活化與再開發。整體規劃建設的目標,包括積極運用允許開發強度與多元的土地使用;結合既有特色設施,成為鐵道文化園區;將新的車站形象與腹地中各幢建築物,共同形塑國際化與台中市門戶意象。

台中車站新站由站體、轉運站、跨站頂棚等所構成,為地下一層、地上三層的建築物;地面層為車站大廳,地面二層穿堂層與轉運站相互聯通,地面三層則配置二島一岸壁式月台五股道。由於舊站列屬國定古蹟,未來將轉變為鐵道文物藝術中心,原來人車雜沓的站前廣場將成為步行空間,並向東側擴展,通往新站二樓穿堂。夾在新舊站體間的舊月台,將轉變為展示用途,開放自由觀賞。地面層的商場則提供站區豐富的消費服務,整體氛圍將更開放而友善。

新站造型在不同面向均設計為正立面,象徵性的縫合車站前後的新舊都市樣貌。在配置上,新站與舊站互相退讓出中介廣場,以虛體串接建築物周邊空地,呈現尺度合宜而樣貌豐富的開放空間,這樣的公共性讓車站設施達到順暢續接都市街道活動的效果。

新與舊的世代傳承

新車站造型以水平線條為主,月台底層與遮陽雨棚之間,以鋼構架空騰出虛空間。立面以輕巧金屬拱表現垂直線條,頂層大型遮棚則設計為彎曲造型,以正面形象面對各路口,上緣細心加設玻璃垂幕,減少雨水潑進月台。老車站精美厚實,量體穩重沉靜,紅磚柱列與矩形開窗穿插,形成規律的垂直線條。為了延伸舊站第一、第二月台次序,在新站6米以下引用柱列做為垂直元素,呼應舊站開口比例,塑造立面一致的節奏感。整體意象尊重老車站為主體,新站退居輔助地位。

高架化的新站外型就像大鵬展翅,站體頂部達37公尺,約十二層樓高,是全台最高的火車站。車站地面層為車站入口、旅運設施、商業空間,穿堂層是車站大廳、運務、購票空間等,向東西側銜接月台乘車空間。鐵道文物藝術中心以舊站為主要入口,通達一樓及二樓主題商店、小劇場、鐵道迷俱樂部等;舊月台展示如火車頭等大件實品,由站前廣場可自由進出觀賞。不論是新站月台或大階梯,都可看到古蹟建築物,讓舊站本身成為具有生命力的展示對象。

不同於以往將舊建築物拆除的做法,新舊共存的做法,不但完整留下具有藝術、科技、人文價值的古蹟,還以虛空間串連新舊兩站,以建築元素之比例與節奏互相呼應。退讓,使各式活動空間順暢串連,少了咄咄逼人,也多了尊重與傳承。

魔鬼藏在細節裡

車站站體、月台與轉運站屋頂採用鋼構造型雨棚,為了減少落柱對地面層的干擾,也因為車站需要大型空間來緩衝川流不息的人潮,設計上大膽採用九大墩柱、三十六根分岔支柱。月台上則設置四十五列柱,柱與柱間規律為12米間距,其二節柱共有180支。除了鋼構構件種類及數量繁多,更挑戰的是,主跨距足足有137米,橫跨站區南北,利用輕巧的圓桿組接成桁架,以飛躍的弧形劃過天空,懸挑跨越月台及穿堂。

考量人工照明容易耗電,設計上結合自然採光以降低耗能。但屋頂條狀的採光天窗會帶來直射熱量,人多的場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多,兩項條件均加重對一般建築物空調系統的負荷,此處斧底抽薪無設置空調設備,改以挑高及隔熱來對應挑戰,達成通風丶降溫的目的。

候車月台棚架以波浪型金屬板跨接月台兩側;位在中央的曲面則為三度空間形狀,以異形平板逐片組裝,解決銜接困難,兩種做法都採用超過25公分厚度內藏隔熱板。由於玻璃天窗與金屬板的材質及構成方式相異,必須將天窗略為抬高,再疊放在金屬板上,不僅解決了工程的挑戰,在設計上也強化了造型的立體感。

穿堂層的天花板以脫縫方式,間隔懸掛輕巧的玻璃板與烤漆金屬板,小心收納上方配管;沿著長廊一字排開,呈現一種規律、數大便是美的質感。走上月台的階梯,照明燈具被乾乾淨淨的收藏在不銹鋼扶手下方。月台上柱列沿軌道方向整齊排列,為了符合跨矩增大、柱數量減少的要求,上端設計樹枝狀造型的分岔二節柱,轉接處以焊接方式而非螺栓鎖定構件,得以呈現乾淨俐落的效果,焊接處均細緻磨光,更顯用心。

你我共享的都市大廳

往日地面的火車軌道與候車站,阻隔了兩側道路,讓都市活動不易跨越軌道而延續串連。隨著新式的交通建設觀念,訴求將公共空間讓予都市活動使用,主角是民眾而非車輛,釋出更多行人活動空間,代表回歸都市應為人性而設計的理想。

新站站體沿道路廣設綠帶,讓喬木增加綠意也降低了車站的量體感,並阻絕隨意臨停上下車的行為,以維持行車順暢和安全。原本斷裂的都市空間,終於因車站及橋下空間引入綠帶及自行車停放,縫合了道路兩側的活動。此外,車站高架化後,地面層的公共空間與站區兩側的連通關係跟著改變,地面層空出來成為購物空間,讓附近的商業活動可經由廣場漫流進入車站,以活絡整體商圈。人們在商場區購物或穿越,可以大幅擴增車站的原始功能,朝向多元化發展。

車站廣場扮演送往迎來的角色,不管位在前站或後站,都有大型階梯向上延伸至位於二樓的車站穿堂層。穿堂層的大頂棚,保護穿越車站的動線時不受天候影響,寬廣的空間更是可供市民活動的都市大廳,就像家裡的客廳一樣,在此可以看到溫馨的聚會,偶而樂聲悠揚,或舉辦特色市集,為旅客在移動間帶來旅行的趣味。

從2006年2月行政院核定台中市區鐵路立體化計畫開始,到2009年9月動工,陸續建設軌道路段及各座車站,台中新站終於在2016年10月開放啟用,正式開啟它參與運輸服務的時代。在台灣世曦帶領的設計團隊、中興工程的盡心監造,加上遠揚營造等施工單位的投入下,不斷溝通、精進,眾志成城,接棒戮力執行,成就了今日美好的成果。希望人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,可別忘了細細體會設計者的企圖,並感受到營造者的苦心。

更多精彩內容,請詳閱中時電子報。

相關主題 ★

台中高架鐵路第一期 9/25通車!

平交道不見囉。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宣布,台中都會區 高架鐵路第1階段通車準備8月完成,中市民期盼多時的「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」之第1階段通車前準備工作均就緒,將在完成履勘作業後,報請交通部同意辦理通車啟用改建之豐原、潭子、太原、台中及大慶等5座高架車站,預計9月25正式通車,鐵工局今天開放媒體乘坐工作平台車從大慶到潭子,一期工程所有設施已到收尾階段。

徵地價差2倍?建設局:可申覆

為開地迎花博,市府徵地亂喊價?台中市府開闢豐原4-3計畫道路,但土地徵收過程遭質疑同一地出現2種價格,價差2倍以上,地主氣得大罵,「把市民當笨蛋」;建設局僅回應民眾覺得權益受損,可提申覆。

台中捷運工程完成土建工程 預計2020年全線通車

台中市政府「行動市府市政說明會」第六場西屯、南屯區,9日上午舉行。針對捷運綠線進度,林佳龍市長指出,由副市長林陵三與北捷溝通,透過同步施工,爭取進度,已完成土建工程,預計2020年如期全線通車。

台中屯區市政說明會 建設、交通成焦點

台中市政府舉辦的第7場「行動市府市政說明會」,今天在太平國小登場,市長林佳龍會中表示,他所提出的清泉崗機場、智慧機械之都、大台中山手線、74號快速道路和中山高、國道4號連結,打造霧峰成為INGO中心等政策,都在逐步落實中,未來東亞青年運動會、世界花卉博覽會等活動也將舉辦,台中發展看得見。

再現風華!中市建設局將修復中區百年老巷

為使市政推動更貼近民意,台中市政府推行「參與式預算」政策,由人民決定預算運用方式,鼓勵民眾參與公共事務。

認識台中歌劇院 市民享免費導覽

台中國家歌劇院廿六日啟用後,為讓更多人認識歌劇院,每日將提供定期導覽,更針對十三歲以下兒童設計「兒童導覽」,另有夜間導覽等,導覽費一百元,市民持證件可享免費。

抗污好清理 白馬磁磚6獲精品獎

以環保、自然為設計靈感,白馬磁磚運用大自然的色彩元素,為壁磚創造出豐富多變的紋采效果,其多樣化的選擇,更可讓消費者享受自主搭配的樂趣,輕鬆打造專屬個性化的居家風格。